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蓋斑鬥魚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蟲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所以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應在26000種以上。

鬥魚的繁殖環境其實並無很多限制,比較適合的繁殖溫度大概在26-30度左右,夏天又較冬天較容易繁殖(公魚在夏天較容易吐泡巢),在冬天如果想繁殖建議使用加溫器比較好。和許多網友在討論氣候是否會影響繁殖的成功率,而國外的網站是有提到溫度和溼度可能會影響,關於這點有興趣的飼主可以觀察實驗一下。   水質的要求並不高,酸鹼度,硬度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以台灣的水質來說,鬥魚均可以繁殖成功,大抵上是不太需要擔心。  在選擇繁殖的魚缸,比較適合的大小大概是一尺缸或是比一尺小一些均可,太大在繁殖上不易成功,,太小對於繁殖來說也可能會發生母魚閃躲空間不足,導致死亡。  在佈置繁殖環境上,裸缸繁殖或是放一些東西在魚缸裡面給母魚閃躲均是可以的,水芙蓉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吸附公魚所吐的泡巢。不過要注意給母魚閃躲的東西除非公魚之前的表現真的很凶,不然不太需要放太多的東西在裡面,這樣會降低繁殖的成功率,而水位大概在15公分上下較為適當,也不宜有水流或是水妖精打氣最好是靜水的狀態。  為了防止繁殖時公母魚追逐時,將公魚所築的泡巢弄散,可以將保利龍杯切一半放在水面上讓公魚在裡面築泡巢,便可以防止這種情形的發生。※準備繁殖  接下來可以準備繁殖了,準備好繁殖缸後,將公魚放下去,等公魚吐泡巢後,便表示公魚已發情有意思繁殖了。通常公魚在接受外在的刺激,會較容易吐泡巢。在此提供幾個飼主較常使用的方法。比較常使用的方法是換水,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如果公魚沒有吐泡巢的慾望再換水,一直持續。或是在等待吐泡巢的同時將母魚用透明杯子裝著,放下去刺激公魚也有飼主放公魚,也有一些飼主嘗試增加一點點酸或鹼或是改用逆滲透水,不過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達到刺激公魚吐泡巢,大家可以多方面嘗試看看,看哪一種方法比較適合。  等到公魚吐泡巢大小至少10或50硬幣大小時,便可以將母魚放入。此時觀察母魚身上會產生垂直的紋路,代表母魚也有繁殖的意思。公魚這時候會開始瘋狂的追逐母魚,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只有等。追逐一段時間後,公魚會守在泡巢杯下面,母魚會躲的遠遠的,過一段時間母魚會開始試探性的接近公魚,公魚會將母魚作驅趕的動作,持續一段時間公魚便會開始和母魚在泡巢下面環繞或是出現繁殖的動作。如果公母都OK了就會開始繁殖。鬥魚的繁殖環境其實並無很多限制,比較適合的繁殖溫度大概在26-30度左右,夏天又較冬天較容易繁殖(公魚在夏天較容易吐泡巢),在冬天如果想繁殖建議使用加溫器比較好。和許多飼主在討論氣候是否會影響繁殖的成功率,而國外的網站是有提到溫度和溼度可能會影響,關於這點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觀察實驗一下,大家再一起討論看看。  水質的要求並不高,酸鹼度,硬度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以台灣的水質來說,鬥魚均可以繁殖成功,大抵上是不太需要擔心。  在選擇繁殖的魚缸,比較適合的大小大概是一尺缸或是比一尺小一些均可,太大在繁殖上不易成功,,太小對於繁殖來說也可能會發生母魚閃躲空間不足,導致死亡。  在佈置繁殖環境上,裸缸繁殖或是放一些東西在魚缸裡面給母魚閃躲均是可以的,水芙蓉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吸附公魚所吐的泡巢。不過要注意給母魚閃躲的東西除非公魚之前的表現真的很凶,不然不太需要放太多的東西在裡面,這樣會降低繁殖的成功率,而水位大概在15公分上下較為適當,也不宜有水流或是水妖精打氣最好是靜水的狀態。  為了防止繁殖時公母魚追逐時,將公魚所築的泡巢弄散,可以將保利龍杯切一半放在水面上讓公魚在裡面築泡巢,便可以防止這種情形的發生。  繁殖時公魚會以U字型的姿勢將母魚夾在中間,大體上剛開始的這個動作母魚並不會產卵,也是持續個好幾次才會開始產卵。公魚將母魚夾住使母魚排卵公魚便會射精完成交配的動作。此時公魚母魚都會產生昏迷(應該是性高潮吧),母魚會昏迷的比公魚久,當公魚醒來便會將蛋啣到上面的泡巢,此時的母魚如果醒來會在泡巢下面呆著,有的母魚會有吃蛋的行為,也有少部分的母魚會幫公魚啣蛋到泡巢上。  繁殖完成時,公魚便會不留情的驅趕母魚,此時便可將母魚撈出,以避免母魚讓公魚受驚嚇導致吃蛋,或因追趕母魚導致泡巢分裂,這樣能讓公魚更專心顧蛋,母魚另外飼養時,使用細菌性藥物防止母魚被咬傷的地方感染疾病。此時公魚會守在泡巢下將泡巢補的更加厚實,翻動授精卵使其接觸較多空氣,甚至公魚有時還會換地方,在別的地方重築泡巢將授精卵搬過去。  大概過2-3天(視溫度而定)小魚便會敷出,此時的小魚是垂直掛在泡巢下面,還不會游泳,所以公魚會忙碌的將掉下去的小魚啣回泡巢上,就這樣持續到小魚會水平游泳,這時候就可以將公魚撈出,比較要注意的是在繁殖過程最好不要餵公魚吃東西,不然會因起公魚吃的慾望而將蛋或小魚吃掉。所以在繁殖前最好能將公魚餵飽一點。  等到小魚水平游後或是過一天便可以開始準備餵食,至於如何餵小魚的餌料,如何照顧小魚可以參考其他文章,至此繁殖的工作便到一段落。※備註補充放母魚下去繁殖時,通常我不會將母魚輕易撈出除非幾個情形出現。  1.母魚垂直紋消失,公魚不在吐泡巢,再等個一到兩天公魚還是不吐泡巢我便會重新來過。  2.公魚被母魚追咬時,我也會重新來過或是換體型小一點的母魚再重新來過。  3.母魚被追咬到真的快掛了才撈出,不然不輕易撈出。    公魚發生吃蛋的原因大致上是卵未授精,因此公魚會將卵吃掉,也有的公魚是習慣性會吃蛋,不過也有許多原因無法得知。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分解的真詳細

匿名 提到...

對阿厲害到爆ㄝ